2025年5月14日下午,北航第十八届法律文化节大学生权益保障论坛在学院路校区9号楼434报告厅隆重举行。本次论坛以“理论结合实践,法治护航权益”为核心,聚焦大学生实习、试用期风险防范、劳动争议处理及商事仲裁等热点议题,特邀校内外专家、实务工作者与在校学子同台对话,搭建理论与实践交融的平台,助力北航学子提升权益意识与法治素养。论坛由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校团委、学生中心联合主办,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与法学院共同承办,吸引了来自全校多个专业、不同年级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积极参与,并作为博雅课堂面向全校开放,反响热烈。

一、开场环节:法治启航,寄语青年
论坛由北航法学院教授、北京市教学名师李亚梅担任总策划及主持。活动伊始,李亚梅教授回顾了法律文化节十多年的坚守历程,强调论坛始终以“学生权益保护”为核心,坚持“专家学子共话”的特色模式。

随后,北航校团委副书记高文琪致开讲辞。她指出,五四青年节刚过,青年学子更需以法治思维武装自我,在新时代扛起维护权益的旗帜。“法治中国这个宏图,需要有人运筹帷幄,也需要有人躬身耕耘去播种法治的种子。”高文琪副书记寄语青年学子,鼓励大家在实践中深化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解,争做新时代法治建设的生力军。

二、论坛环节:聚焦痛点,多维探讨
01 学生主题发言:以案说法,破解权益难题
第一讲:解码实习权益——从工伤认定看法律盲区

高研院本科生陈一涵以“实习法律问题与权益保护”为主题,结合罗翔教授案例视频引入,探讨实习期间劳动关系认定难题。通过三个典型案例层层剖析:
案例一:实习生操作油压机受伤,因未签订劳动合同被拒工伤赔付,法院认定实习属学习行为,不构成劳动关系;
案例二:签订劳动合同的实习生纪晓丽在上下班途中遇车祸,法院依据协议支持劳动关系成立,获工伤赔偿;
案例三:小林实习期满后继续工作,法院认定实质用工关系成立,享受工伤保险。 陈一涵总结指出:“签订劳动合同与用工实质是权益保障的关键。大学生需警惕付费实习陷阱,签约前核查单位资质,明确权利义务条款。”
第二讲:试用期不是“白用期”——风险防范与维权策略

法学院本科生林若水聚焦试用期法律陷阱,以“试用期工资争议”“超长期限约定”“二次试用期变相延长”等典型案例切入,结合《劳动合同法》第20条,解析试用期工资“双80%规则”——即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档或合同约定工资的80%,且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她特别提醒,“口头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无合同均属违法,劳动者需留存证据,警惕用人单位以‘考核不合格’为由随意辞退。”
02 嘉宾点评:实务视角,精准建言
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袁文婧主任结合学生发言,分享了近年就业领域典型案例,如虚假招聘、岗位调整违约等。并呼吁善用校友与学校资源。她强调,“求职需擦亮双眼,警惕高薪陷阱与不合理条款。北航就业中心将持续为同学提供‘一对一’兜底帮扶,从协议审核到纠纷调解全程护航。”

特邀嘉宾某知名互联网公司法务“王学长”以用人单位视角剖析隐蔽侵权手段,如“分段式试用期”“劳务合同替代劳动合同”等,并警示维权需权衡博弈成本,行业诚信联盟等机制可能影响职业发展,维权途径需层次化,协商、媒体曝光与仲裁诉讼结合。
03 主讲嘉宾分享:跨界智慧,护航职场
第一讲:知行合一共探劳动争议新路径,案例交锋齐筑权益保障防火墙

高旻(金融央企人力资源部高级主管)从劳动争议处理实务出发,以“待岗培训争议”“高管逼退员工”“年终奖发放纠纷”等案例,揭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博弈逻辑。他幽默总结,“维权需知己知彼,明确诉求是钱、社保还是职业声誉。作为HR,我既要为企业降本,也为员工留退路——这才是双赢之道。”
第二讲:人人都该了解的“潮流法律工具”——商事仲裁在学生权益保护中的应用场景

程逸婷(北京仲裁委员会国际案件处高级顾问)以“商事仲裁——人人都该了解的‘潮流工具’”为题,通过艺人经纪纠纷、跨国加密货币争议等案例,解析仲裁保密性、国际执行优势。她强调仲裁条款是商事活动的隐形护甲,签订合同时需关注争议解决条款,避免未来陷入被动。
三、落幕致辞:法治薪火,代代相传
李亚梅教授总结指出,本届论坛紧扣大学生就业热点,以真实案例为依托,为青年学子注入法律强心剂。她强调,法治思维是职场核心竞争力,希望同学们种下权益保护的种子,走稳职业生涯第一步。
论坛在热烈掌声中圆满落幕。北航法律文化节将持续深耕学生权益议题,为青年学子搭建更广阔的法治实践平台,让权益保障之声响彻校园,融入社会。
法治之光,照亮前程;权益之盾,护佑青春。
北航法律人,永远在路上!

四、回顾:论坛前期实践调研活动
本次论坛以法学专业实践课程《学生权益与法务实训》为依托,并与北航精品劳育示范课《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相互联动,不仅丰富了北航学子的法律实践,提升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更有助于北航学子将法治理想和法治追求转化为具体的法律实践。
作为北航法学院重要的实践课程,《学生权益与法务实训》在李亚梅教授的带领下共进行了三次调研活动。第一次调研活动邀请到了现就职于某互联网公司法务部的王学长,王学长具有非常丰富的职场经历及法务经验,曾就职于某红圈所投融资团队、某金融机构总部法律合规部门,学长围绕“大学生购买金融产品的法律风险、劳动就业合同签订流程、法律服务中心的运营模式及其转型、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生权益维护”这五个紧扣大学生权益的主题阐述了丰富的内容,同学们获益匪浅。第二次调研活动中,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前往中和农信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调研,副总裁兼新能源业务负责人孙晓琳学姐利用她丰富的实践经验,区分求职、入职、转正、变化调整等阶段,分别站在劳动者和公司法务的角度,给出了劳动权益保护的切实建议,帮助同学们认识社会,认识职场。第三次调研活动邀请到北京市中永律师事务所纪佃澎律师与同学们交流,纪律师以互联网犯罪与青年学子的法律保护为主题,分别介绍了在校学习期间和工作岗位期间容易触犯的互联网犯罪,教会同学们如何避免落入犯罪分子的陷阱。三次调研活动均聚焦于学生权益保护专题,帮助北航学子强化法律防护意识,并提升了同学们在学习和工作期间运用法律维权的实践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