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学院概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简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简称北航法学院)于1997年建立法律系,2002年成立法学院。其前身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建校初期的政治教研室(1952年)和后来发展起来的法律教研室(1987年)、专利研究所(1987)、法学研究所(1995年)。学院自成立以来,立足全面建设法治国家的背景,充分借鉴国内外著名法学院办学经验,谋求“全球视野、长效发展”,致力于打造新型卓越的法学教育品牌。学院办学,以开创和发展现代新型法学教育为目标,结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综合化发展和建设扎根于中国大地的世界双一流大学的定位,坚持“规范化、国际化、战略特色化”办学方针,融合北航现代科技教育战略优势,服务国家新型工业化战略需求。经过二十余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成长为学科基础扎实、科技融合特色鲜明、人才培养体系完整、追求卓越的知名法学院。同时也是国家“211”“985”“2011协同创新”“双一流大学”建设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计划、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等承载支持单位。

北航法学院法学教育资源雄厚,人才培养体系完整,拥有法学本科、法学硕士点一级学科、法律专业硕士、法学博士点一级学科的全链条的学位授予权。学院始终将人才培养放在中心地位,紧密围绕国家新时期高水平法治人才需求,结合北航强大的科技名校优势,培养法学知识扎实、法学实践素质突出、掌握工业与信息化知识的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2005年,获批法学学科硕士点一级学科。2011年,获批法学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成为当时全国第13家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单位。2012年,学院入选教育部首批“法律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同年也成为全国20家“本科实训基地”之一。2017年,在教育部组织的第4轮学科评估排名中,位居全国法学院校第15名(并列),其中人才培养质量排名第13名。2019年8月,获批法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19年底,入选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北航法学院师资雄厚、结构合理、国际化程度高。现有教职员工共70人,包括专任教师55人,管理人员9人,博士后6人。专任教师中,教授23人(含院聘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19人(含兼职1人),副教授20人,助理教授和讲师1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占95%,具有留学1年以上经历的占90%以上,具有海外博士经历占15%。另外,聘请了50余名国内外著名法学家、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担任兼职教授或兼任导师。学院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信部、网信办、中航工业集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北京市仲裁委员会等实务部门合作,共建成20余家紧密合作的实践示范基地。学院还与美国、德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芬兰、比利时、爱沙尼亚、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多所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联系,进行师生交流和科研合作。

学院学科布局完整,基础厚实,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法学基础学科,设置了民法、商法与网络信息法、环境法与经济法、法理与法史、诉讼法、国际法、宪法与行政法、刑事法、社会法与社会理论研究中心等九个学科基础研究中心。所有法学二级学科,均设立了硕士和博士点。其中,民商法、宪法与行政法、诉讼法等学科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学院同时注重学科特色发展,依托科技名校优势,立足法律与科技融合,在工业和信息化法(含航空航天法、无线电和通信法、标准化法)、知识产权和科技法、网络信息、数字与人工智能法、灾害保险法等特色领域做出开创研究,处于国内引领地位,先后设立“知识产权与科技法研究所”(1997年)“外层空间法研究所”(2000年)“航空法研究所”(2007年)“法律与科技创新研究中心”(2007年)“亚太保险法研究中心”(2008年、2018年)“频谱法律与标准研究所”(2010年)“科技证据法律与实验中心”(2010年)“网络与信息法研究中心”(2014)“建筑工程与金融法研究中心”(2015)“卫星与导航法律研究中心”(2021年)等特色科研机构。学院也鼓励教师开展兴趣研究,授权设立了“农村法律政策研究中心”(2006年)“东亚传统法律文明研究所”(2008年)“政治宪法学研究中心”(2008年)“中国建设管理与房地产研究中心”(2008年)“中国经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2012)“一国两制法律研究中心”(2017年)等兴趣学术机构。学院也注重国际化研究和办学的拓展,先后设立了“英美法”(2007年)“德国法”(2008年)“法国法”(2008年)“北欧法”(2018年)“日本法”(2018年)等国际或区域合作交流研究机构。

学院致力建设国家法律与科技决策、管理领域的战略智库和阵地。2014年,为进一步统筹和提升特色学科建设,加速推进战略科研基地和智库建设,学院整合组建了“北航工业和信息化法治研究院”;2021年,又增设了“北航数字发展法治研究院”。自2010年以来,先后建成8家国家级或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或战略智库,包括国务院、中央军委空管局批准的“国家空管法规标准中心”(国家空管唯一法律政策智库,2011年11月获批),工信部批准的“工业和信息化法治战略与管理重点实验室”(首批部属重点实验室,唯一文科重点实验室,2015年6月获批),北京市哲学社科规划办批准的“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研究基地”(2016年获批),教育部授予的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德国研究中心”(2017年备案),国家网信办、教育部联合建设的“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2018年设立),中国科协设立的“科技组织与公共政策研究院”(2019年4月获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的“少年司法研究基地”(2019年6月设立),全国人大法工委备案室挂牌设立的“备案审查制度研究中心”(2019年9月)。2016年,还获批国家无线电办公室“无线电法律与管理”创新团队。学院目前也是中国科技法研究会理事长、中国保险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发起设立单位)、中国网络与信息法副会长、中国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单位。

北航法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稳居于国内法学院前列,2017年教育部评估排名全国法学院的第13位。学院倡导自主和规范的学风,营造学习和思考氛围,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培养平台和机会。设置了 “法律通识课程”“法律实践”“公益法律服务”“书院工作部”四个教学和学生培养中心。全力配合学校人才培养改革,积极支撑本科通识教育,开展书院制、阶段式、一体化、导师制、小班制、开放办学等改革。近10年,在学校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和通识教育的支持下,本科生源质量持续上升,98%为各省前1000名的尖子;硕士生、博士生生源也居于全国前列,为全校竞争最为激烈的学院。2011-2021年,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布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白皮书》,法学院毕业生进入国家党政机关人数始终位于全校第一,并连续荣获“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院系”称号。

学生在国际和全国赛事中获得多项重要荣誉,其中包括2021年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一等奖,2016年全国研究生首届模拟法庭大赛冠军,2017年全国首届民商法模拟法庭大赛亚军,2011年、2013年全国第十二届、第十三届“挑战杯”竞赛一等奖(挑战杯历年总成绩排名全校第三),2010年美国国际辩论教育协会(IDEA)主办的首届国际辩论中国公开赛模拟法庭冠军,2016年、2017年、2018年连续三届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比赛一等奖等重要荣誉。涌现大批优秀校友,获得中组部领军人才、中宣部“时代楷模”“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北京市五四劳动奖章”“北京市十佳公诉人”“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优秀毕业生进入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知名法学院任教,或者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纪委、中组部、公安部等重要部门工作。同时,大量毕业生赴欧美日等国著名法学院深造。

学院坚持教授治学,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管理以服务学院发展和师生利益为宗旨,力行制度化、专业化、效率化和人性化,建立了民主合议、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氛围轻松的管理服务体系。注重办学条件建设,配备专门的法学图书室和电子阅览室,建立模拟法庭实验室、法律诊所、证据实验室、法律援助中心、知识产权咨询服务中心等教学辅助基地。


(2023年9月更新)

 

CopyRight© 2015 北航法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