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法学院2012级研究生迎新工作圆满结束
作者: 时间:2012-10-24 浏览次数:

近日,法学院2012级研究生新生正式上课,同学们开始了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迎新工作圆满结束。法学院2012级共有17名博士生、47名法学硕士、31名法律硕士。

9月6日,法学院2012级研究生陆续报到。迎新的工作人员准备充分、组织得力,考虑周到,尽管迎新现场熙熙攘攘,但仍然一片祥和,迎新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法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巍老师、2012级研究生辅导员许藤亲临现场,统一指挥协调迎新工作。迎新同学分工协作,尽管前来报到的同学络绎不绝,但过程顺利、流畅。很快,新生们带着满意的微笑,去宿舍入住。新生报到期间,校党委书记胡凌云教授、校长怀进鹏院士先后来到法学院迎新点前,亲切问候法学院报到新生,鼓励新生努力钻研、勤奋苦读,为中国未来的法治建设出谋划策、贡献力量。临近中午,法学院龙卫球院长、程文浩书记前来慰问了报到的新生,并到学生宿舍看望新入住的同学,院领导们要求同学们相互帮助、尽快熟悉学校环境、认真照顾好自己的生活。法学院迎新工作小组热情的服务、周到的安排给新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正让他们感觉到法学院的温馨。

9月8日下午,法学院2012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法学院如心楼模拟法庭举行。院长龙卫球,党委书记程文浩,副院长肖建华、刘保玉、孙新强,党委副书记陈巍,党政办公室主任杨勇及部分教师代表参加了典礼。典礼由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巍主持。新生代表林洹民发言中畅谈了自己对于即将到来的研究生阶段的理解和感悟,表达了能够成为法学院大家庭一员的欣喜之情;在校研究生代表王雪以学生的视角为新生介绍了法学院的相关情况,并与大家分享一年来自己对于研究生学习生活的收获和体会;教师代表王锴副教授作了“研究生,研究你的人生”主题发言,教导同学们应在研究生阶段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加强知识积累,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龙卫球院长做题为《我们终于以现实主义踏上理想征途》的致辞,首先对新生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同时,引领师生回顾了法学院风雨15周年的发展历程,并提出了建设“新型工业化国家法学教育”的远景目标。最后,龙院长提出了对同学的要求和期望,告诫同学们不要将法学院当成一个获得名校学历和文凭的手段,应当怀着虔诚敬畏之心对待法学、对待我们的法学院,只有认真读书、不懈地追求学习知识,才是对法学院和个人最大的尊重与支持。

(陈庆山、林洹民)

我们以现实主义踏上理想征途

——在北航法学院2012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词

龙卫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教授、院长)

各位同学、老师:下午好!

我很高兴能够代表全院师生员工,热忱欢迎各位2012级研究生同学,祝贺你们更上一个新台阶。诗云:“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我们今天是家人相聚,不用笙箫,其乐融融!你们这一届研究生共有47位法学硕士、31位法律硕士和17位法学博士。我们每年都有新的惊喜,今年也不例外,在座17位博士生虽然是我院历史上的第四届博士生,然而却是我院首届以法学专业名义招收的博士生,我们前几届博士生是以“法律科学与管理”的名义招收的。所以,从今天开始,意味着我们彻底告别了曲线发展的历史!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法学院从此开始雄赳赳地向“大学院”迈进。所谓“大学院”,不是指人数、规模,而是指份量、实力。通过艰辛努力的创业期建设,我们已经拥有了经营一所实力法学院的平台和资源。

今年是北航建校60周年、法学院办学15周年的庆贺之年。我想请大家鼓一个掌!为我们的北航步入花甲之年致以敬贺,为我们的法学院束发为髻,告别儿童时代、进入少年时代致以祝贺!经过15年的风风雨雨,北航法学教育从系到院,从院到走向崛起,何其幸哉,又何其荣哉!期间付出了多少激情与疲惫,努力与艰辛,希望与挫折,掉了多少头发,白了多少双鬓,遗忘了多少岁月,穿越了多少青春、壮年甚至暮年。值得了!当初,我们是带着浪漫主义来建设理想法学院的。现在,我们坚信,理想的北航法学院不会距离太远,因为站在第15年新的时刻表上,我们终于能够以现实主义踏上理想征程。

今天,借着这样一个特殊的机会和场合,我想提议全体师生,包括在座各位新生,感谢为我们北航法学院创业和建设做出贡献、付出心血的人们!我们首先感谢那些可敬的、勇敢的、充满激情的法学院的创业者们!他们开了这片荒,后来者接力把它垦成熟地;他们洒下了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后来者接过来继续培育成美丽富饶的园地;他们移来常青藤的苗,后来者接过来捉虫施肥呵护使它们攀缘蔓延。同时,我们要感谢学校,感谢学校方方面面的支持,特别是要感谢北航数届党政领导,他们以宽广视野、博大胸怀和呵护之心扶持了法学院的建立、发展和快速崛起!我们还要感谢法学界、海内外、社会各界的同行和朋友,他们无私关心、支持、帮助、鼓励、激励着北航法学院的发展和腾飞!

15周年只是一个创业时代的缩写。1997年,是我们北航法律系正式成立和北航法学本科教育正式开始之年。1997年之前,北航就有了法学教师和法学教育。北航在1978年就开始不定期开办了不少法律大专班和干部培训班,包括最晚的1994、1995、1996、1997年的四届法律大专班,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校友院友资源,其中有不少在中高级领导岗位上或者成为优秀法律职业人士。北航为开展法律教学、法学研究和特色法律服务,先后成立了法律教研室(1987-1997)、校法律顾问室(1987-1997)、法学研究所(1995-1997)、专利事务所等机构。种种这些,它们埋下了今天北航兴盛法学教育的种子,成为北航法学院法学教育历史不可分割的部分。

就历史来讲,15年不算长,但就个人来说,15年有时就是最好的光阴,因为它是我们人生不可复制的最宝贵的四分之一、五分之一,或者六七分之一,如果可以活100多岁的话。我相信,我们学院将来会有很多寿星老,因为这是大学院的标志之一。俗话说,“创业维艰”,15年来北航法学院的创业者可谓饱经风霜,但是我们从未退缩和气馁,而是始终怀抱着那份梦想、激情和责任。这是因为我们有追求理想法学教育的炙热动力。在这里,我想借用我们法学院两位主要创业者的话,来表达筚路蓝缕的北航创业者的心志与动力之源。一位是高景亮教授,1975年来校,1987年创立法律教研室,他是最早的创业者之一,他说“我们的创业,可谓是与国家法治命运紧密联系,因此我们乐在其中,并不需问是否疲劳,是否有止境!”另一位创业元老,1995年来校并在1997年担任首任法律系主任的刘春茂教授,他在题为《学习生涯 法治志业》的自述中写到:“法治是我作为法律人一生的追求,是我历经奋斗、丰富人生、检验理想的快乐之本”。真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北航法学教育自法律系成立和开设本科为标志的15年以来,大约可以分为开办、开始独立和快速发展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开办阶段,用了5年时间,从1997年到2002年。这一时期,以高景亮、陈年顺、刘春茂、陶毅、陈昌柏、王顺荣教授等老一辈北航法律人为代表,在学校支持下开启了北航本科法学教育。1997年,北航在人文社科学学院下面成立法律系,同年招收第一届法学本科生。刘春茂教授担任了第一任系主任,他1998年退休后,陶毅教授接任第二任系主任。2000年,北航法律系取得第一个硕士点,即民商法硕士点。

第二个阶段是开始独立办学阶段,也是5年,即2002年至2007年。2002年,北航法学院正式成立,使北航法学教育从名义上走出了与人文学院的混同办学时代。2002年,学院开始招入第一届民商法硕士。这一阶段,孙国瑞教授担任主持工作的副院长。2005年初,学校任命张慧玲老师担任分党委书记,她在法学院艰难的时候勉力工作,带领法学院走出困局。2005年底,法学院取得法学硕士一级学科硕士点。

我们学院现在的中青年教师中,较早来到学校工作的有郑丽萍教授、王丽副教授、李亚梅副教授、翟庆振副教授等老师,然后,便是孙国瑞教授、罗昶教授、任自力教授、高国柱副教授、付翠英教授等老师,包括后来各种原因离开法学院发展的王丽英老师、贾桂茹老师、周久才老师、孙海龙教授、戚渊老师、尹玉海教授等。他们对于北航法学院的创业和发展,功不可没!

第三个阶段,2007年至今,是快速发展阶段。2007年4、5月份,在张慧玲书记努力下,在北航学校领导感召和教师们的信任下,我接受了北航的聘任,9月18日就任院长一职。在学校全力扶持的政策下,我们学院领导班子齐心协力,教师们同心同德,启动“快速发展”战略。我们以重视基础、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建设主流平台为抓手,主要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平台建设几个方面同时快速建设,成功实现跨越式发展。

首先是师资建设。通过“规模人才引进”和“骨干教师计划”,短时间里就形成了一支国内先进、潜力极大的师资队伍,从07年5月之前包括1位教授、8位副教授、50%博士率、10%出国率在内的19位教师的师资,发展为现在包括13位教授、10位博士生导师、19位副教授、90%的博士率、75%出国率的45位教师的师资。我们还有一支高效精干的职员队伍。

其次是人才培养,通过确立标准化为起点、示范性、现代化为内涵的办学目标,推行和不断完善立足基础、突出实践性、产业联盟、国际化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密切配合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招生就业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得到飞速提升,迅速跻身人才培养优质法学院行列。本科生招生入学成绩在北京进入前5名,研究生招生也迅速达到了多元化、高素质的目标,生源多数出自211、985高校;学生素质飞跃提升,司考、读研、出国比率大幅度提高,学生参加国内国际赛事获奖数量多、层次高,荣誉包括国际辩论中国公开赛模拟法庭冠军、全国挑战杯一等奖等;学生就业连年获得学校先进单位,党政机关就业总人数连年名列全校第一。

再次,是学科建设和平台建设。我们一开始就根据学院的情况,制定了围点式、聚效式、平台优先的学科建设方案。按照围点式、聚效式的思路,我们集中力量,建设和发展了七大基础学科点,包括民商法、诉讼法、国际法、宪法和行政法、法理与法律史学、刑事法学、经济法学,覆盖全部法学领域;又倾力发展和培育航空航天、频谱、知识产权、保险法等特色学科。按照平台优先的思路,我们将学科建设的攻坚战放在平台建设上,尤其是学科点瓶颈建设上。2007年底,法学院获准设立“法律科学与管理”二级交叉学科博士点;2008年,法学院获准设立首届分学位委员会,取得自主审阅学位权;2008年,获批“211三期”学科建设项目平台;2009年,正式招入第一届博士生;2009年,取得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2009年,法学院在学校帮助下从北京市收回法学学科高级职称评定权;2010年,获批“985三期”学科建设项目平台;2011年,法学院平台建设获得最重大突破,一举取得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2011年,学院获批第一个国家级科研基地,国务院、中央军委空管办在我院挂牌设立“国家空管法规与标准中心”;2012年,获批教育部20家法学教育实践基地;2012年,获批教育部60家国家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基地。

总之,我们北航法学院抓住了历史机遇,经过三个阶段的创业建设,走出了创业艰难期,得以跻身知名法学院行列,成功拥有了建设实力法学院的平台、资源和各方面的条件。我们当思其来之不易!这些条件是我们在学校支持下、学院广大师生努力下、各方面力量的帮助下所创造的和形成的,凝聚了两代人的心血。

站在学院历史的新起点,我们情不自禁会思索,下一步北航法学院将如何发展,走向哪里?对此,我们法学院开办之时就已经有了答案,5年前我们在确定快速发展的战略时更进一步地做出了明确。那就是,从目标来说,我们是成为一所举足轻重的法学院——或者说是著名法学院;从手段来说,我们要通过打造“现代高水平法学教育”来实现这一远大目标。

今天,对于我们学院来说,创业初期已过,接下来是相对平缓但不平凡的发展期。这个过程也许会很漫长,因此需要我们巨大的耐心和信心。一所法学院的基本资源、平台、结构布局我们已经有了,但是教育资源的充沛、教育经验的厚重、教育水平的提升等却需要时日,接下来发展期,是一个以建设著名法学院为方向的实质填实、个性塑造、实力崛起、引领发力的条件建设时期,可能是10年、20年甚至100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定位呢?我们认为应该是一种“新型工业化时代法学教育”。我们的建设不是孤立的,在时间横向坐标上,外有世界信息工业化发展之时代潮流,内有中国新型工业化建设之飞速转型和国家崛起。所以,我们要办好顺乎国情、世情的法学院。我们学院打算在11月下旬以院庆为契机,举办一场以“新型工业化时代法学教育”为主题的高峰论坛,广邀法学教育家,交流经验,凝聚共识,探索更为有效的建设方略和基本思路。北航法学院作为一所在理工背景的战略型大学所创办起来的法学院,在这方面积累了一些较为独特的心得体会。

今天是个迎新的场合,我借机会回顾了我们学院历史。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珍惜今天、展望明天。在这里,我想给2012级的研究生同学们提出一个希望,那就是希望你们认真对待我们的法学院!我真诚地希望,你们来这里是和我们一起来建设理想法学院的,你们在北航法学院的这几年,是打算融入到法学教育远大理想之中去,而不会把北航法学院当做手段,当做一个获取985高校研究生学历与文凭的功利化过程。我真诚地希望,你们把北航法学院当做人生经营的场所,当做法律人成长的园地,当做知识人格相互促进的共同体,当做你们个人与社会、个人进步与法治理想和实践发展相互关怀的训练营。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法学院才能由形式而实质,由虚弱而坚实,由萌芽到生机勃勃!此时此刻,我想到福斯特女士在哈佛大学375周年纪念之际所说的一席话,她说:“大学的重要使命就在于用科学的方法教导学生追求真理。”我完全赞成!具体到作为一所法学院,我们的使命,则是以法律科学的方法培养法律知识人格,教导学生去追求法治真理!

最后,再次欢迎你们!祝你们一切顺利,学习愉快!生活愉快!

【2012年9月8日】

CopyRight© 2015 北航法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