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思辨·思变”互联网治理青年工作坊讲座回顾|李晟:信息如何塑造法律
作者: 时间:2023-11-16 浏览次数:

北航法学院数字法学课程特色讲座、“思辨·思变”互联网治理青年工作坊之“信息如何塑造法律”讲座于2023年115日上午在新主楼B201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主办,网络法前沿编辑部、工业和信息化法治战略与管理重点实验室、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研究基地协办。讲座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精武主持,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晟主讲,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刘权、北京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北大—耶鲁法律与政策改革联合研究中心主任阎天、北京电子科技学院讲师王玎、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王正鑫与谈,北航法学院部分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共同参与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赵精武老师指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治理难以“毕其功于一役”,需要在技术创新发展的进程中抓住技术风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方式,适时调整和更新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方能消解技术滥用所导致的社会危害性,李晟老师的研究正是在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产生的。赵老师认为,在治理方式层面,监管机构、平台运营者、技术研发者以及用户应当共同参与到人工智能技术治理活动中,细化多元主体共治的基本内容,避免陷入单一主体承担责任的治理误区。

随后,李晟老师以“人工智能时代法律向何处去”为引入,提出新时代背景下“法律是什么”的老问题,并指出法律规则的形态是由信息或信息成本所塑造。李晟老师从信息具有定位事件、指引行为的功能切入,向同学们介绍了在有限条件下获取的有限信息如何影响了决策,并通过信息对于小型社群和大型社群的不同意义,展现了在社会的变迁中,抽象性作为人类心智的构成特征,对世界进行分类,从而在有限信息约束下实现规则的一般化,完成塑造法律的过程。



接下来,李晟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在社会的变迁中法律是如何随之转型并创造和维持“恒纪元”的。公开、稳定、清晰的形式理性法律抽象出一般性规则,使人们对于个人和他人的行为可以做出合理预期,从而实现认知期望和规范期望的良性互动。随后,李晟老师从“恒纪元”在当代的新困惑入手,提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信息成本的随之下降很有可能引发再次变革,法律也会因此变得更加精细化,微指令将会成为法律的主要形式,在具体的行动中针对个人形成特定性规则,个性化法律也将成为可能。总而言之,如今拥有了前所未有的信息数量规模和信息处理能力,我们也要关注法律发展并不断丰富我们对于法律的理解和认识。



在与谈环节,主持人赵精武老师对于各位老师的到来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赵老师对李晟老师的报告进行总结,并提出了技术规范是否可以应用于规范期望的语境下等具体问题。随后,与谈的各位老师也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刘权老师表示,李晟老师从信息如何塑造法律这一本源问题进行阐述。在信息时代或数字时代,信息爆炸确实对法律变革产生巨大影响。很多新生事物诸如平台规则、数字技术相关的推荐性和强制性标准,他们到底是不是法律,以及“法律是什么”等问题,仍旧存在思考的价值。阎天老师表示,信息与法律的关系是法学研究的重要主题。探寻信息和法律的关系,既可以采用演绎的方式,从更宏大的理论中来推导;亦可以采用归纳的方式,从具体的部门法场景中总结和凝练关于信息的一般理论。从劳动法角度来看,信息既是信任的基础,又是人格的承载,还是生产的资料,今后可以从这三点中抽象出劳动法的信息理论。王玎老师则围绕李晟老师所讲的“由具体化规则到一般化规则”“由认知期望到规范期望”“由实质化法治到形式化法治保障现代化”的3个变化,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王正鑫老师指出,数字技术型塑了法律规则的内容表达和存在形式,法律算法化的趋势已经显现,如何确保法律规则与算法规则之间的契合性,是法学不得不面对的“斯芬克斯之问”。



同学们纷纷向李晟老师进行提问,李晟老师对以上问题一一作出回应。同学们也在与老师的讨论过程中加深了对于信息如何塑造法律的理解,本次讲座在掌声中圆满结束。


CopyRight© 2015 北航法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