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7日下午,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字正义研究中心主办的 “数字正义·名家讲堂”于北航新主楼第二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四川大学法学院院长左卫民教授,主讲题目为《打造数字诉讼法:回顾与展望》。来自校内外的二百余名学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裴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
(周友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本次讲座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裴炜教授主持,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周友军教授致欢迎词。周友军教授首先对左卫民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周友军教授谈到“数字正义·名家讲堂”意在为同学们搭建近距离与法学名家教授互动交流的平台,带领青年学子领略大师风采,左卫民教授在刑事诉讼法领域颇有建树,著作等身,对数字诉讼法也有着非常精深的研究,期待本次讲座能给大家带来思想盛宴。
(左卫民 四川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左卫民教授从中国式数字社会发展的现状出发,指出我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数字社会之一,且是“应用型+创新型”的数字社会。数字社会的发展既见成效,也存隐患。数字技术在赋能法律发展与改革的同时,也存在犯罪手段更新等社会问题,法律需要顺应社会的发展作出适当调整。在此基础上,左卫民教授引出数字社会中的诉讼制度是否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以及如何变化的问题。对此,左卫民教授谈到,数字社会中的诉讼法正面临巨大挑战,部分内容、理念、原则与技术会不同于甚至超越传统诉讼法,这种挑战远非传统挑战所能比拟,但也并非是颠覆性、根本性的挑战。
接着,左卫民教授系统梳理了数字诉讼法1.0版本、2.0版本及3.0版本的三种不同形态及其典型表现,并指出三种诉讼形态呈现出兼容与迭代并存的关系。左卫民教授进一步从司法组织、数字诉讼程序、证据、司法能力四个方面来分析当下正在形塑中的数字诉讼法。
随后,左卫民教授指出数字诉讼法已然出现,但其在发展中面临诸多挑战。第一,数字诉讼法与传统诉讼法一般原则与机理的可能背离,数字正义与传统正义也并非完全契合,对此,左卫民教授启发大家深思“数字诉讼法和传统诉讼法能否共享部分重要原则与机理?是否可以有某些不同的诉讼理念、适用原则和机理?”。第二,数字诉讼法的实现受制于有限的数字技术与应用。第三,数字诉讼领域的技术实际应用有限。第四,诉讼领域数字技术的受众认可度有限。
通过回顾数字诉讼法的现状与挑战,左卫民教授提出数字诉讼法的发展之道。一是应当遵循公平正义原则,重视程序正义、实质公正和诉讼效率等价值。二是应当正视数字技术在诉讼法变革中的功能有限性,法律领域的问题纷繁复杂,并非单纯的技术引入及其更新换代所能解决。三是在前述认知基础上,一方面应当合理研发数字诉讼的技术产品,适当应用具有较为普遍效果的成功技术,并奠定数据基础,促进实证研究范式转型;另一方面应当深入探索在原则、机理等方面不同于传统诉讼法的数字诉讼法,实现数字诉讼法的自主化发展。
最后,左卫民教授强调面对数字技术对诉讼法带来的冲击,有必要保持积极心态,适当变化,而非过度焦虑以至过度适应乃至超越技术或数字社会的变化。数字诉讼法的未来离不开技术的深度参与,但并不意味着技术能够作为解决法律问题的主要方式或根本手段,在数字诉讼法发展进程中,应当始终坚持人类的主体性地位,推动数字诉讼法良善发展。
(交流互动环节)
交流互动环节,在场学生纷纷围绕智慧检务的现状与未来、数字诉讼对控辩双方力量的影响、数字诉讼对直接言辞原则的冲击、当事人诉讼环境的规范化等问题,与左卫民教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左卫民教授也向各位同学强调,要在做好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真问题,避免浮于想象的思考;要认识到数字技术的应用是国家力量强化的表现,其本身并非坏事,应当理性面对技术带来的力量失衡现象,积极思考如何实现技术赋能,并不断优化法律对技术应用的规范。
(左:郑曦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教授 右:谢澍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郑曦教授谈到,左卫民教授详细梳理了数字诉讼法的前世今生,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当今年轻学者热衷于进行“对策型研究”的背景下,左卫民教授既能够深入挖掘数字诉讼法理的研究方式,又能够对数字诉讼法保持开放而审慎的态度,值得大家深入学习。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谢澍副教授指出,左卫民教授的研究有两大特点,一是基础理论非常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不断孵化出与新兴问题的对话;二是长期、深入的实证研究与探索,为我们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方法论指导。谢澍副教授还就如何在维护法律稳定性的同时开放包容地接纳技术创新以及如何面对技术创新带来的风险等问题与左卫民教授展开交流。
(讲座现场)
讲座最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初殿清副教授进行总结发言。初殿清副教授一方面对左卫民教授引领一代学人走入刑事诉讼学术殿堂的大门表示感谢,另一方面对左卫民教授拨冗莅临北航法学院进行指导和讲学表示感谢。数字时代的诉讼法既存在技术发展与深入应用的广阔空间,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我们应当秉持审慎包容的态度,正视数字时代诉讼法的发展路径,更好地推动和完善数字法治建设。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