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德国研究中心2021年学术年会顺利举办
作者:王显菲、廖千树、王佳慧 时间:2022-01-18 浏览次数:

2022110日下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德国研究中心2021年学术年会在北航如心楼101室召开。

本次会议主题为“震荡与革新:2021年的德国”,会议邀请了北京大学法学院张翔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院谢立斌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赵宏教授、应急管理部政策法规司政策协调处刘顺章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柳建龙副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刘毅副教授等近三十位法学、信息科学、德语语言文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嘉宾参加会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赵罡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院长龙卫球院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万丽娜副处长出席会议。

(会议现场照片)

开幕式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周友军主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赵罡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院长龙卫球教授分别致辞。赵罡副书记首先对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感谢,并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北航建校以来人文社科的发展历程,对北航人文社科取得的成绩和北航“双一流”大学建设的贡献予以肯定。赵罡副书记指出,北航德国研究中心依托北航的优势学科,广泛吸纳来自中德两国高校、科研机构、产业核心的成员,致力于中德产学研合作和全方位交流,是一个非常体现“人文与科技融合”新文科特色的区域与国别研究中心。学校非常重视德国研究中心,由校长徐惠彬院士亲自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龙卫球院长担任主任。自建立以来,在主任龙卫球教授和执行主任泮伟江教授等几位主要负责人的不懈努力之下,北航德国研究中心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凝聚了一支理工文交叉、人才层次高端的研究团队。德国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瞄准国家建设和中德交往的重点热点问题,充分发挥北航优势,真正做到产学研相结合、相促进,开展有组织的德国研究。研究中心不仅高质量地承担和完成了教育部、外交部、应急管理部等上级主管单位专门委托的大量资政课题研究,同时也展开了大量基础领域的学术研究,有效地促进北航与德国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最后,赵罡副书记对北航德国研究中心提出了期待和要求:希望德国研究中心未来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充分利用教育部基地的平台,依托北航优势,为构建人文科技合、理工文医交叉,既立足中国立足北航,又放眼国际,既借鉴经验又脚踏实地,努力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科研智库。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赵罡致辞)

龙卫球院长在致辞中回顾了德国研究中心的建立过程和发展历程,分别从资政研究、中德学术交流、中德人才培养的合作与交流等几个方面,对德国研究中心成立以来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做了总结和点评,高度肯定了德国研究中心成立以来的工作,认为德国研究中心的工作已经初具规模,初具气象,未来大有可期,一定能够在智库研究和中德学术和交流等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院长龙卫球致辞)

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泮伟江教授作教育部北航德国中心2021年年度工作报告。在报告中,泮伟江教授对德国研究中心概况、工作人员与机构、定位与目标、初步工作成果与经验交流等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2021年,北航德国研究中心举办多场公法名家系列讲座,撰写《2021年德国联邦议院大选前景以及对华政策走向分析》,召开2021年年会,杨登杰副主任代表德国研究中心参加教育部国别与区域中心年度会议,代表德国研究中心访问德国学者,参与了航空发动机研究院与慕尼黑工大联合举办线上学术交流会议等多项活动,发表了近20篇论文,立项4个省部级课题。

随后,赵罡副书记和龙卫球院长为各位受邀参会的专家学者颁发了兼职研究员聘书。



开幕式结束以后,会议进入学术研讨环节,共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的研讨专题为 “新旧时代交替下的德国”。德国是欧盟核心成员国和最大经济体,无论是在欧盟内部还是世界范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中国与德国1972年建交,2014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政治、经贸和教育、文化交流等领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合作关系 2021926日举行德国第20届联邦议院议会选举,最终奥拉夫·肖尔茨领导的社会民主党赢得了总统选举,并与绿党、自由民主党组阁成功,形成红绿灯组合的新一届政府。这次选举处于复杂国际国内形势中,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德国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也面临着政治、经济、移民、环保、对外关系等重要政策层面的全新挑战和调整,默克尔宣布不再谋求竞选连任也大大加速了德国政坛领导人的更新换代和政治格局的重塑。这是一次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选举。

本单元研讨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王锴教授主持,报告人有三位,分别是泮伟江教授、刘毅副教授和杨登杰副教授,报告主题分别是“2021年德国大选与中德关系的走向德国的前总理默克尔与德国的欧洲宿命,以及“政治的法律化与宪法的行政法化——默克尔时代的政治与德国联邦宪法法院中国社科院大学法学院柳建龙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院吴逸越助理研究员对三位主题报告人的报告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第二单元为“人工智能:技术与规范”。当前全球范围内正面临着以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大数据、自动驾驶等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本单元主题以德国和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为主线,以比较的视角,主要针对数据时代的新问题展开研讨。

本单元研讨的主持人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赵宏教授,主报告人有四位,分别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韦星星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余佳楠助理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王琦助理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赵进助理教授,报告主题分别是“人脸识别安全性技术规范网络空间治理的私法路径:妨害人责任与合比例性自动驾驶机动车版本的电车难题互联网平台用工法律规制等技术与法律问题。北京大学法学院张翔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赵精武助理教授分别对四位报告人的报告作出了精彩的评论。


第三单元为“疫情时代的治理”,20201月新馆疫情爆发并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对全球范围的政治、经济、社会治理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冠疫情的防控及其成效,也构成了我们观察世界各国综合实力、政治、经济和社会治理体制的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2021年中国基于中国的国情和制度优势,采取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疫情防控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并保障了中国供应链的生产,在全球范围内作出了大国应有的贡献,促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同时,就疫情防控进行比较研究,相互观察和学习,相互取长补短,也能够对中国今后疫情防控提供有利的决策参考和支持。

本单元研讨的主持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刘璐助理研究员,报告人有三位,分别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翟志勇教授、北京航空和航天大学王天凡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刘志鑫助理研究员,报告主题分别是“德国、美国和中国疾控组织和疫情防控的比较”、“比较法视角下的应急管理制度”、“公共卫生法律体系的裂缝与弥合”等。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赵宏教授、应急管理部政策法规司政策协调处刘顺章处长分别对三位报告人的报告做出了精彩点评。




第四单元为 “德国法的译介与中德法学教育交流”的圆桌沙龙,主持人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王天凡副教授,报告人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李昊教授。李昊教授回顾了德国法与欧洲法译丛的初心与历程,介绍了德国法和欧洲法译丛最初布局的考虑和时至今日的已有成果,并延申到对中德法学教育的交流的思考和展望等。本单元的与谈人分别是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院副院长、中德法学院院长谢立斌教授、北京大学出版社陆建华副编审和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申海恩副教授,三位嘉宾均谈到了自己从事中德法学教育与交流的体会和经验,并针对李昊教授的报告作出了精彩回应。



最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德国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登杰副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学术总结。杨登杰副教授指出,本次研讨围绕“新旧时代交替下的德国”、“人工智能:技术与规范”、“疫情时代的治理”三个2021年对中德两国各自发展和彼此关系都非常重要的基础前沿问题,展开了非常有深度和非常有学术含金量的研讨,无论是报告人还是评议人,都贡献了非常重要的智识智慧,体现了很高的学术水准,有力地推动了对相关问题的理解。

杨登杰教授再次感谢学校领导、各位嘉宾2021年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在202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将进一步围绕德国研究(尤其是德国科教融合的体制机制)、中德学术和教育交流、资政研究等几个领域,开展学术研讨、系列讲座等研学交流活动,也希望继续得到大家的支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德国研究中心2021年学术年会合影)


CopyRight© 2015 北航法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