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法学院2010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举行
作者: 时间:2010-07-15 浏览次数:

7月13日上午,法学院2010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法学院举行。法学院院长龙卫球、党委书记程文浩、学术委员会主席高全喜、副院长刘保玉、孙新强、付翠英、研究生教学主管肖建华及教师代表、在校学生代表、全体毕业生、部分毕业生亲友参加了典礼。毕业典礼由党委副书记李亚梅主持。

毕业典礼上,龙卫球院长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在讲话中深情回顾了与2010届毕业生们朝夕相处的时光,肯定了他们在专业学习、学术活动和文体活动中取得的骄人成绩,感谢同学们两年来为学院带来的许多惊喜和精彩。同时,他对毕业生提出了殷切希望。教师代表李昊副教授代表全院老师把祝福赠予给毕业生,希望他们能继承北航的优良传统,牢记师长们的谆谆教诲,继续深入学习、钻研法律知识,践行“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校训,争取在各自行业领域内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毕业生代表罗芳同学在发言中回顾了两年时光中同学们取得的骄人成绩,代表全体毕业生向培育了他们成长的学院及全体老师表示感谢,并表达了踏实做人,扎实做事的决心和信心。在校学生代表赵欣同学回忆了师兄师姐给予的无私帮助,并祝福他们在新的岗位上一帆风顺、鹏程万里。

毕业典礼结束后,法学院领导、老师为39名毕业生授予了法学硕士学位,学生代表向学院赠送了纪念品。最后,法学院领导、老师全体并与2010届全体毕业生在如心楼前合影留念。

(文/图 杨勇)

附:毕业典礼发言

法律人绝对没有免费的午餐

——2010年7月13日北航法学院研究生毕业典礼致词

龙卫球(北航法学院院长、教授)

亲爱的2010届研究生同学,各位毕业生:

时光荏苒,我们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时刻。今天送的是我们学院历史上的第七届研究生。时间过得飞快,我觉得在忙忙碌碌中似乎还没来得及抬起头来,而你们就按照培养程序一路到毕业了。此时此刻,你们正在由在校生转换为打上我们法学院毕业生烙印(Lawing)的北航校友。这一转换,首先意味着我们共同创造了一份可喜可贺的教育成就,其次也意味你们一个崭新阶段的开始。看着你们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想着这两年的朝夕相处、教学相长,正是舍不得啊!在此,我要代表学院全体师生表达对你们的惜别之心,但更要热烈祝贺,祝贺你们学成毕业!也要感谢各位辛勤的教职员工,毕业生是我们学院的骄子和骄傲,也是各位教职员工神圣事业之所系,职业成就之所在。一年一度桃李盛,原来都是园丁栽!在座大多数同学直接参加工作,部分同学以后可能还要深造。在此,我也代表学院祝你们在新的阶段志存高远,稳扎稳打,一步一个台阶!

同学们,你们在读的这两年,正是我们学院埋头搞各项基础建设的时期,加上学院在各方面条件有限,所以学院对你们在学习和生活各方面定有许多照顾不周到之处,请多多包涵。感谢你们如此理解学院的创业之艰,在这两年各位同学都很好地融入了我们这个建设型法学院的氛围之中,成为我们这个披星戴月但彼此团结的创业者群体的一部分。大家辛苦了!在这里,我要代表学院感谢你们对学院艰苦条件和平凡方面的包容,更要感谢同学们对于学院创业建设做出的坚定支持。这两年,通过大家的埋头苦干和不懈努力,我们取得了不少成绩,学院发展迅速,有些方面可以说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比如说,我们在师资建设方面,这短短两年就达到了比较不错的一个结构,我们已经拥有了接近50位教职员工的规模,其中教师44人,包括教授13位,博导8位,副教授15位,多出身名校,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近45%拥有出国留学或访研经历,可以算得上不乏名师、结构优良、潜力巨大。我们在学科建设方面,成绩更是突出,首先是学科布局,我们已经展开了7大学科群,即民商、法理学、诉讼法、国际法、宪法与行政法、刑事法和环境资源法,其中有些已经形成一定优势;其次,是学位点建设,尤其可圈可点,除了在法学一级硕士点全面布局、展开七个法学硕士点之外,09年我们取得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资格,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博士点建设上获得重大突破,先是在07年底获准交叉设立法律科学与管理二级博士点,然后是在最近,通过各项艰苦的条件建设和精心准备,我们目前已经获准设立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至此,我们学科建设和学院发展的前景已经敞亮。下一个阶段,就是更进一步的内涵建设了。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以务求长远、重在实质的心态,假以时日,建成一个具有卓越品质的法学院。

同学们,这两年我们的各项建设任务虽然很重,但是一直没有忽视我们办学最根本的任务,即人才培养。我们所用心抓的师资建设、学科建设、学院环境建设等都是围绕着人才培养这个根本目标来进行的,我们意识到,没有雄厚的办学条件,是不可能去奢谈什么高水平人才培养的。但是我们对于条件和目标是同时推进的,是一点一点递进的,我们特别在人才培养体系本身,包括对象、体制、机制与方法等方面认认真真做了一些事情。在你们这一届,我们用心改进了生源,特别重视对名校优秀生源包括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等名校优质生源的吸收,你们班可以说是我们学院历史上规模吸纳名校优质生源的一次飞跃。我们几经研究,修改完善了研究生培养方案,特别是强化了融合型基础课程建设以及深化式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当然,由于时间有限,我们这段时间还是更重基础的、规律化的建设,不在求新,而在求厚、求实、求重,求规范。我感觉还是很有成效的,我注意到部分同学进校时基础不是很好,但通过参与你们的毕业开题和毕业答辩,我明显发现这些同学已经脱胎换骨,今非昔比。我们正在着力建立一个有效的毕业促进与服务体系,应该说它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去年我们在分配上实现了一次突破,仅北京法院系统就有1/4的比例,今年分配形势仍然不错,就业取向依旧很正,总体上来说毫不逊色于主流法学院。下半年开始,我们将进一步着力建立和完善校友网络,既在于更好珍惜校友资源,另一方面也想借助这一网络,去关注和支持校友成长。也就是说,你们虽然可以走出校园,但是永远走不出我们的视线。你们毕业了,不等于就解除了对于北航法学院的荣誉和责任,反过来也是如此,我们学院始终愿意也有义务担当对于你们的荣誉和责任。

下面,我想送给你们几句话,作为你们离校之际的寄语,以为共勉:

第一, 希望秉持读书人的精神和情操。

读书人的精神,是在学习知识和能力的过程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它是一种知识气节以及通过教育学习而获得的对人的尊严的认知能力。有知识外表,但缺少捍卫知识尊严的气节和情操,这算不得知识分子。这种知识气节的核心是尊重人格价值。陈寅恪先生说,“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一种大知识分子的气节。日本教育家牧口常三郎说:“教育是以生命为对象的极其尊贵的神圣事业。”这种教育对象的生命特质,决定开发“人格价值”成为我们人类教育的最本质目的。我们办教育的目的,千条万条,有一条不会变,就是教育应当培养“做人的尊贵”。教育心智,学习知识与技巧,必须服从于一种开发和健全受教育者“人格价值”体系的教育目的。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有些过于讲究与社会结合,甚至强调单方面适应社会,过于强调市场的金钱价值方面,过于强调工作中的金钱性价比等等。毕业生进入社会存在无条件屈从、迎合社会现实的严重倾向。但是,一味保持与社会现实苟同,一味屈从于“存在便是合理”,那么怎么可能去发扬、增进和捍卫作为人之为人、人类之为人类的“人格价值”呢?对于我们法律人来说,又如何在繁份复杂的现实社会中,去激扬民主与法治的价值,去捍卫那种重视人格和保全尊严的社会法律秩序呢?大家知道,我们现在置身在一个十分社会化甚至扁平化的时代,好的方面,是可以通畅、快速交流信息,但是坏的方面也可能伴随而来的,容易被动,容易迷失自我,更容易去媚俗,当代作家昆德拉最担忧的现在问题就是媚俗,媚俗就是献媚、屈从社会现实反应。

第二,希望牢记法律人的职业荣誉和事业目的。

前些年,我参加过一个律师论坛,在那次论坛上,几位很有名气的大律师竟然出乎意料地表达出了职业上的极度失落和迷茫,原因在于他们发现自己虽然赚了不少钱,在圈内圈外也很有名声,但是丝毫感受不到一种发乎内心的律师职业荣耀。这让我们不能把深思啊,我们现在的法律人为什么会存在这么严重的“职业不足”呢?我觉得这种情况至少说明了两个不足:一是我们目前还没有真正在制度层面上赋予律师甚至法官、检察官、警察这些法律工作者一种应有的事业意义的职业定位。比如说,我们的《律师法》就没有明确规定说,律师是法治体系的一部分,他们担当的也是法治实现的职责。因此从体制层面我们法律人就无法感到一种做事业的责任和自豪,法律人的职业荣誉还缺少足够的制度要求和保障。二是我们现实中的法律人也并不是都在自觉以法律人的事业使命而工作。法律职业之所以是职业,原在于它的目的取向是一种事业而不是一种市场。我们法律职业立法,赋予法律人某种程度的职业独立,但这种独立地位之赋予,其本意绝不是为了法律人得以实现所谓“纯粹的自由”,而是寄望他们通过这种独立,得以有条件有能力不受干扰地去追求法治的事业理想。我们的税法,对于律师在执业、收益等很多方面给予优待,绝不是只为律师得以致富,而毋宁说是在使他们得以致富同时有能力有条件也有动力去实现律师职业的事业理想即实现法治。可惜,现实中,我们很多法律人只把钱看成惟一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法律职业实际被严重偏离,如此法律职业荣誉又从何谈起呢。因此,我希望各位同学在今后的法律职业生涯,牢记你本负有职业使命,请在实现你的经济尊严的同时,不要忘记你更是一个法治体系的动力环节和使命的肩负者。对于法律人,绝对没有免费的午餐可言!

第三,希望做人脚踏实地,以质朴厚实为本。

我们北航法学院每一届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你们2010届的毕业生的特点是什么呢?作为多年教书的习惯,我是喜欢做些观察分析的。比如上一届同学,比较多愁善感、活泼开朗,下一届同学,则比较富于个性化、善于表现。你们这一届呢,我的感觉是质朴厚实、脚踏实地。我喜欢生气勃勃,也喜欢丰富多彩,但我格外珍惜你们的特点。不是因为我本人喜欢质朴,而是因为我觉得,目前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我们的法律职业,依其所处的时期,更需要质朴一点的法律人。法治初创时期,质朴厚实甚为重要,因为只有打下坚固的基础,才能成就长远基业。在我们老家,有几个儿女的人家,老大总是比较质朴厚重,对家里最为忠实可靠、任劳任怨,因为他责任大,要早懂事,年少就要和父母一起创业,不质朴不厚实不行。当然,质朴不等于唯唯诺诺。目下,我们的社会风气比较浮躁,质朴厚实就越加显得可贵。这种社会浮躁常影响到我们的教育,使得我有时甚至产生一些奇怪的愿望,比如特别想在我们的法学院楼前建一座象牙塔。北大有个一塌糊涂,我想应该具有这方面的意思吧。在我看来,象牙塔代表一种与浮躁格格不入的安心读书的理想,一种与社会保持适当距离的理念,一种能够保持学术独立与反思的品格。我希望你们走出校门后,能够继续保有这种质朴厚实的品格,在工作和生活中多一点挑担子、肯吃亏、不埋怨的精神。老实人最终不会吃亏的,就是吃亏了在精神上也是赢家。我也希望,这种品格也能够在我们学院积淀下来,成为北航法学院最基本的内涵之一。

最后我想,你们要离开母校了,不免有一些事关前路抉择的困惑。我们当年时也一样有前路难择的患得患失之感。在座的同学找工作有顺利的,也有不顺利的,总的来说,具体之路线不会一下定死,跳跃转折肯定会不断发生。但抽象而言,人生之中,前行的路必须也只能选定一条。在这里我想到一首美国20世纪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一首诗,叫《未曾选择的路》,我想转送给你们,在此时此景确实值得品味:

“金黄色的森林中,两路分岔而行,这令我无限惆怅,只因不能分踏同往。 //那就选择一条吧,我于是伫立良久,先是朝第一条眺望,路转处林茂草长,再把第二条探望,它同样美丽而无垠,甚至或许更令人向往。// 两路都曾有人过往,但第二条芳草萋萋,更少人踏荒;那天早晨,我终于踏上它,当落叶铺满道路,树叶上尚无踩过的印记。我想,且将第一条路留待他日重访吧,但又明知,脚下路涯而无尽,重返此地恐是痴想。//当岁月流逝 天长地久之后,在某地我终会一声长叹,诉说 曾经有过两条路,它们在林中分岔,我选择了行人更少的一条,而人生也从此完全两样。”

在这首诗,弗罗斯特告诉我们,人生本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那些未曾选择的路,往往让人想念和期待,但是人生短暂,一个人只能走一条路,所以不得不放弃其他道路,所以,一旦选择,就应该一往无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成功抵达终点。同学们,你们各自可能走在不同的路上,这些不同的路其远近、风景、行伴各异,但条条大路最终都可通到你的幸福人生。我衷心希望,你们的人生精彩、辉煌、平安喜乐!谢谢。

这里大门常打开

——北航法学院2010届研究生毕业典礼致辞

法学院 李昊副教授

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上午好!今天是法学院研究生的毕业典礼,我谨代表法学院的老师对各位顺利毕业的同学们表示衷心的祝贺!

两年前,大家在北京奥运的狂欢后进入北航的校园,又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大庆的洗礼,今天,在世界杯弥漫的硝烟后将离别校园,走向社会,踏上一个新的征程,祝大家旅途顺利!

北航今年的床单文化构成了北航毕业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记得最深刻的一句话是“每个仰望星空的北航学子上辈子都是折翼的天使”。在北航短暂的两年学习中,你们是否插上了梦想的翅膀?能够展翅翱翔?是否自己充实地度过了一个“研究僧”而非“烟酒生”的生活?

在大家即将踏入社会之际,我想对大家提出三点希望:

一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今年,我们又有近十位研究生踏入了法院、检察院主流行业的大门,这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但可能有更多的同学并未进入自己理想的行业,还面临着职业的选择。无论进入何种行业,从事何种职业,我想大家都要摒弃年轻的那种浮躁,能够脚踏实地。机遇总是光临那些有准备有理想的人,群居在正在拆除中的唐家岭的蚁族们,也是在日常的平凡生活中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和他们相比,你们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是德才兼备、讲究诚信。近几日闹得沸沸扬扬的两件事情就是汪晖事件和唐骏事件,无论这背后有着多么大的“阴谋”,但确实折射出社会诚信的缺失。无论大家将来走上什么岗位,我想,德才兼备、为人诚信是每个人发展必备的素质,也才能够在社会的各种挑战和冲击中屹立不倒。

三是形成团队、讲求合作。每个学法律的人,都生活在社会之中。大家能够进入法院、检察院、律所或其他行业,首先拼的是自己的实力,但另一方面,也有着既往人脉关系的传承帮带。这种团队的合作是每个人今后成长和发展所必需的。作为北航毕业的一份子,我希望大家能够在将来的工作中永远记住自己是一名北航法律人,能够保持一种团队的合作精神,形成北航法学学子自己的群体,营造出北航法学学子自己的特色。

和大家一样,我也是北航的一名新生,2008年才进入到这所年轻的法学院。两年的短暂时光中,我深切体会到了我们法学院的迅速成长和家庭般的温暖,这是一所充满朝气的法学院。它的成长也依赖着大家的呵护。借用根叔的话说,北航法学院需要被你们关注,你们也永远被北航法学院记忆和关注!我想再借用《北京欢迎你》中的一句歌词结束我的发言,这里大门常打开,欢迎你们常回来!

谢谢!

毕业生代表发言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对于我们每一位毕业生来说,都是特别的日子。因为,在这里,我们即将结束十八年的求学生涯,走向新的人生征程!

两年前,来自全国15所高校的40名同学走进了北航法学院,组成了我们的SY08201班。在这两年里,我们共同经历并见证了学院的快速发展和骄人成绩。我们在法学沙龙、法学前沿讲座和中国法学大讲坛中享受着丰富多彩的学术盛宴,我们在法治宣传周、法律文化节和研究生学风建设辩论赛中挥洒着青春的汗水,我们在元旦的饺子宴中、在春天的野三坡上、在一起等待新年钟声的聚朋湾里释放着青春的激情与活力!

我们要感谢法学院,是她为我们提供了做人、读书、求知和创造的良好平台;我们更要感谢学院的老师们,是你们精心的指导、孜孜不倦的教诲,使我们通过两年的学习和磨练,才可以满怀信心的走出校门,谱写新的人生篇章!

离别总是让人伤感,在即将毕业的今日,我们将要离开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同窗好友,告别尊敬的恩师。。。。

但是,尊敬的各位老师们,请你们不要难过,因为承载着你们知识和人格魅力的我们,将用你们赐予我们的力量,以仰望星空的胸怀和脚踏实地的精神去开创新的天地,我们相信,我们将会是北航法学院最好的名片!亲爱的各位同学,让我们绽放笑容,面对离别,因为不论走到哪里,让我们相信,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法学院、我们的老师、还有SY08201班的同学们永远都会在一起……

最后,让我们向尊敬的老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祝愿他们身体健康、生活美满!向我们的法学院致以由衷地祝愿,祝愿法学院稳步前进,再创辉煌;更要祝愿一起毕业的我们扬帆前进,马到功成!

谢谢大家!

在校生代表赵欣同学在2010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尊敬的龙院长、程书记,各位老师、师兄师姐们:

大家好!

我是09级民商法专业的赵欣,很荣幸能作为在校生代表在这里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法学院全体在校生向即将奔赴人生下一个驿站的师兄师姐们致以最诚挚的祝愿和最美好的祝福!

毕业,就像一个长长的省略号,它包容了太多人、太多事,关于母校,关于恩师,关于同窗,关于同门,关于成长。在北航法学院读研的两年,也许不是你们最幸福,肯定不是你们最灿烂,但必定是你们最难忘的一段时光。而作为师弟师妹的我们,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师兄师姐对我们从学业到工作再到生活中贴心的关怀与帮助,以及你们在这最难忘的时光里刻苦钻研、努力拼搏、争创佳绩的精神风貌。是你们,为我们树立了“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榜样;是你们,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和奋斗的方向。各位师兄师姐,谢谢你们!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有成时念吾师。”各位师兄师姐是幸运的,因为你们见证并参与了北航法学院飞跃式发展的峥嵘历程,也分享了这种日渐殷实的“家底”所带给你们的荣耀与裨益,同时,你们也因此肩负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承前启后、为北航法学增光添彩的重任。在即将踏上的新的人生征程中,请师兄师姐们带着母校和恩师的殷殷期望上路,带着师弟师妹的拳拳惦念上路,用青春和智慧为母校、为自己续写华章!也希望师兄师姐们能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北航法学的建设和发展,有事儿没事儿常回家看看,这里有我们永远关注并支持你们的目光!

聚散终有时,纵然有百般不舍,千般遗憾,万般无奈,离别终究还是来了。北航期间,我们有太多的关怀、帮助和快乐。尽管即将分别,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名言让我们相信在以后的人生岁月中定当继往开来!

明天,师兄师姐们将怀着炽热而宽厚的心走进社会,乘风破浪,历经沧海;而在校的我们也不会虚度光阴,而会蓄积力量,紧跟而来!“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让校内外的我们一起努力,将北航精神薪火相传!

最后,我谨代表全体在校生祝愿北航法学10届全体毕业生一路顺风,鹏程万里!各位师兄师姐,让我们一同浅唱离别,续写辉煌!

谢谢!

CopyRight© 2015 北航法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