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9日,由美国空军大学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主办的“第五届亚太空间战略与国家安全研讨会”在蒙特利尔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的6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中国方面的参会单位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军事科学院、中国宇航学会、中国人民大学以及同济大学等。本次研讨会是在美国奥巴马政府今年6月份公布新的《美国空间政策》背景下召开的一次涉及空间战略、政策与法律问题的跨学科国际会议。研讨会的主题是探讨在国际合作的大趋势下,各国在制定空间政策与法律时面临的战略与安全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案。会议共分四个单元,分别是国家利益与空间安全、外空军事化与武器化、作为人类活动与竞争平台的外层空间以及保护外空环境。
我院院长助理、外层空间法研究所副所长李斌副教授应邀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在“外空军事化与武器化”单元,李斌副教授作了主题发言,并对其他代表和嘉宾的提问进行了精彩的回应。
李斌副教授在发言中指出,一方面,根据1945年《联合国宪章》,不得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是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但是国家合法行使自卫权是其例外。这表明了国际法并没有禁止国家为了进行自卫而利用外层空间的军事价值。实际上,很多国家早就开始了对外空的军事化利用。另一方面,1967年《外空条约》规定,国家不能在外空部署和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是常规武器则未在禁止之列。这就在法律方面有意无意地为外空武器化留下了可操作的空间。因此,无论是外空军事化还是武器化,都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从国家战略与安全的角度出发,这一事实很难被改变。李斌副教授指出,外空军事化和武器化现实的存在,凸显了各国建立外空互信机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作为这一机制的基础,增强各国空间活动透明度是应有之义,中国也一直在努力与其他国家进行互信方面的沟通。但是,信任和透明应当是相互的,中国自身作出努力的同时也期待其他国家起到同样的表率作用。在“保护外空环境”单元,对国外学者提出的中国保护外空环境的国内措施问题,李斌副教授还介绍了目前中国在空间碎片减缓方面进行的努力与已经取得的成果,包括正在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性标准以及正在探索中的空间碎片减缓国家机制的构建等。
会议之前,李斌副教授拜访了本次研讨会的主席、美国空军大学艾森豪威尔空间与防务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前驻约旦大使Roger Harrison博士,并就我院外层空间法研究所与艾森豪威尔中心的进一步合作与Harrison博士进行了沟通,Harrison博士表达了加强同我方联系和合作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