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法学院校与司法机关合作机制研讨会暨《福鼎法律评论》首发式在我院召开
作者: 时间:2013-01-18 浏览次数:

1月14日下午,法学院实践教学研究中心与福建省福鼎市人民法院共同主办了“法学院校与司法机关合作机制研讨会暨《福鼎法律评论》首发式”。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新闻办主任何能高法官,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吴光荣法官,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马军副庭长,福建省福鼎市人民法院院长、北航法学院兼职教授董宇,北京大学法学院葛云松教授、彭冰教授、张双根副教授,中国人民法学法学院张翔副教授,外交学院李香香老师,以及我院副院长刘保玉教授、付翠英教授,黄卉副教授、薄守省副教授、明辉副教授和初殿清助理教授等二十余名来自法院与法学院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首发式。曾赴福鼎人民法院实习的北航学生代表辛亚(2011年暑假)、李晴(2012年暑假)、高敏(2012年暑假)、邓辉(2012年暑假)以及已在北大法学院就读民商法硕士研究生的孙新宽同学(2011年暑假实习生,也是《福鼎法律评论》创刊号的责任编辑和作者)也参加了活动。会议由我院党委副书记陈巍老师主持,刘保玉副院长致开幕词。

研讨会分为“法学院校与司法机关科研合作机制研讨”与“法学院校与司法机关共建法学实践教育基地机制研讨”两个单元。在第一单元中,福鼎人民法院董宇院长介绍了福鼎法院和北航法学院共建教学科研基地以及《福鼎法律评论》的初衷和机缘,以及基层法院面临的工作困难和挑战,希望能够得到法学家们更多的专业支持。黄卉副教授介绍她2011年春天考察福鼎法院时受到董院长的“你们学者能否写一些我们基层法官需要的且看得懂的作品”的质问的启发后与董院长共同策划创办一份法律适用导向的法学刊物即《福鼎法律评论》的经过,并陈述目前学术机制下组稿之困难,所以非常感谢创刊号的作者们鼎立支持这份进入不了学术评价机制的刊物。与会嘉宾对《福鼎法律评论》创刊号评价甚高,认为是一项为搭建稳定的法学研究者和司法实践者间形成良性互动工作平台的创造性工作,都表示将持续关注和支持《福鼎法律评论》的后续发展。

经过第一单元研讨,与会者一致认可了法学院校与司法机关应建合作机制的重要性,认为法学研究应当回归法学为实践科学、法学研究当为法学实践服务的工作起点,关注司法实践,从司法实践中获取研究素材;另一方面,法官也应当关注法学研究成果,善于从中获取裁判工作所需的法律解释和适用技能。北大法学院葛云松教授将法官和法学研究者的关系比作“司令和军师”,认为法官们在疑难问题上应该求助“学者军师”的意见;刘保玉教授则指出目前庞大的“军师团”针对一个问题会提出诸多不同意见,法官可能无所适从;人大张翔副教授认为这种情况下法学通说机制应该起到选择功能,但也有学者质问应该由谁来决定什么是法学通说。吴光荣法官认为法学界和司法界之间的互动正越来越多,法律适用导向的学术研究也比以前丰富,但缺少稳定的平台;此外,法官们目前遇到的困难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法学教育没有传授给法科学生必要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思维。马军法官指出一名好法官必须具备本土知识、非法律专业知识、法律事实认定知识和法律适用知识,其中法律适用是法学教育应当承担的部分,亟待加强。彭冰教授则提出法学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持续性学习过程,很多法律知识比如民法中请求权基础都是新近引入和发展的,在职法官当后续补进。何能高法官为第一单元研讨做了总结,他高度称赞了北航这次研讨主题,并希望法律适用和法律思维在近期就有望成为法学教育和法官培训的重要内容。

在第二单元“法学院校与司法机关共建法学实践教育基地机制研讨”中,付翠英教授首先介绍了北航法学院与福鼎法院共建法学实践教育基地的经过和经验,以及在这项合作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教育部新近推出的“卓越法律人教育培养计划”。董宇院长介绍了福鼎法院封闭式实习基地的情况,即提供实习集体食宿,每位实习生都配备一位法官任专业指导,向实习生开放庭审以及有选择地允许学生列席审判委员会。张双根教授就法学教育科研转向问题指出,加强法律适用内容固然不错,但学术自由,在研究领域很难也不应该强调学者应该如何确定研究兴趣,在法学教育方面则应该由相关部门统一教育政策以达到教学转向目标;张教授在评议北航的福鼎实践基地时称赞这一合作创新和成绩,但也疑问合作双方地处南北是否成本过大,以及是否有推广可能。付翠英教授解释异地合作的好处在于学生可以集中实习,便于实施实习计划,此外,象福鼎法院这样热心参与法学教育事业并做到实处的合作单位并不容易寻见。董院长则回应他之所以愿意付出支持合作,也是因为福鼎法院的法官们从和北航的合作中得到专业支持和促进,至于基地教学模式也还在摸索中。外交学院吴香香博士从自己的民法教学实践出发,介绍在目前法学教育大环境下要把学生带到法学适用的法学思维上非常之困难,由此认为法学院校和司法机关无论在科研合作和教学实践合作方面,都还需要加强法学教育增加培养学生法律适用能力比例的呼吁和促进工作,并认为《福鼎法律评论》是这一向度上的很好的平台。北航薄守省副教授则从自己从事兼职律师的经验出发,强调学者必须关注和联系法律实践,才可能胜任解释时代的法学教育工作。孙新宽同学从法科学生、福鼎实习基地第一批实习生以及《福鼎法律评论》编辑和作者的视角介绍了自己如何从茫然不知到逐渐跨入法律世界、具有一定法律思维能力的经历,表示福鼎实习对他的思维转变起了很大作用。

本次研讨活动暨刊物首发式活动非常圆满,活动结束后北航法学院程文浩书记代表法学院宴请了与会嘉宾和参会同学。

(图/文 法学院新闻与信息中心 辛亚)

CopyRight© 2015 北航法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